投资中国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快讯 > 正文

西汉百戏俑是什么?西汉百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来源:汇世网 时间:2023-06-27 10:10:46

西汉百戏俑是什么?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组可爱的陶俑,它们是在西安出土的西汉百戏俑,是三个载歌载舞的戏曲俑。

中间那个俑头梳成发髻,嘴巴张开,舌头伸出,样子滑稽。他们上身裸露,手臂向前伸展。西汉百戏俑人物穿着宽口长裤,身体略向右侧倾斜。左右两边的俑头戴帻,身着长袖长袍。左边的人把头扭向左边,双臂伸展,右腿向前跨,左腿向后伸展,整个上半身向后倾斜,做出一个舞蹈动作。右边雕像左手叉腰,右手高举,左腿直立,右腿向前抬起,做出舞蹈动作。陶俑简单而生动,舞蹈的“百戏”艺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汉代是乐舞、杂技等中国“百戏”空前发展的时期。“百戏”乐舞的繁荣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有关。《史记》记载高祖刘邦回到家乡,和同乡一起设宴,喝醉时手舞足蹈,唱着大风歌,并让在场的孩子和他一起唱。由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动,乐舞表演艺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专职的歌手和舞蹈艺人。

西汉百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为了适应政府在政治、外交上的需要和追求娱乐的需要,汉室十分重视杂技与舞蹈的演出活动,使先秦时期的角抵戏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外国的歌舞、杂技、幻术的成果,使之推陈出新,成为丰富多彩杂有众技的表演方法,称之为百戏。

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在京师长安举行了一次轰动中外的迎宾百戏大汇演,在“三百里内皆观”,此事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武帝本纪》内均有记载,在《大宛列传》中还记载有西域和埃及的“善眩人”,即精于杂技的魔术师,也被请到中原来参加大规模的演出活动,互相学习,交流技艺。

在汉代“观”很多,“观”是古代的一种有楼的较大的建筑物,仅在长安城内就有24个“观”,用来求仙、观览、宴乐、游戏。其中“平乐观”是专门用来表演各种杂技、舞蹈的场地。由于当时汉室强盛,四邦来朝,因此用杂技、舞蹈来接待外宾的活动较多,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引起文人的兴致。李尤在《平乐观赋》中,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杂技场及演出的情况,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汉代的杂技演出,并不局限于皇室、内廷,在民间杂技演出活动也很风行。在山东沂南县北寨村出土的东汉墓中,发现了石刻壁画60多幅,其墓穴中室横额上的乐舞百戏图,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杂技的精彩表演,很可能是反映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民间杂技团的演出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标签: 西汉百戏俑 西汉百戏 百戏发展 历史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