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快讯 > 正文

三号坦克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7-08 21:10:32


【资料图】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德国军方 已体察到未来建立装甲部队的需求,故机动兵总司令部参谋海因茨·古德里安于1930年成立了一个工作组。 1934年1月,陆军武器署提出了由三号与四号两种坦克搭配组成装甲部队,前者作为主力,而后者则定位为支援型战车。而"主力战车"即由三号坦克来充当。为了应付调查,三号坦克最初被称为ZW。

1936年,第一辆三号原型车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当时50mm火炮还没有准备好,因此临时用37mm火炮代替,但其炮塔又是为重型火炮设计的。此时,亨舍尔(Henschel)公司和Man公司也提供了他们设计的原型车,在1936年到1937年,他们的样品进行了广泛的测

在这之前,一号坦克不过是德军装甲兵建立初期的一种尝试,虽然因为后续坦克的产量不足而大量参加了二战初期的战斗,但它很快就过时了,更适合训练用途;二号坦克则是一种过渡型号,火力和装甲都显得不足。那么三号坦克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来和四号坦克配合作战的。三号坦克装备高速坦克炮,主要用于打击敌方坦克,而四号坦克则配备较大口径的榴弹炮,用于反步兵作战。这也是30年代早期坦克发展的一种潮流思路。1936年古德里安对德国装甲兵的发展是这样规划的:一号和二号坦克用作训练坦克乘员,三号作为主力战车,安装50mm火炮,四号作为支援坦克安装短身管75mm火炮。

早在1934年1月11日,德国的古德里安将坦克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携带高初速炮用于反装甲作战的的主力坦克,以及携带大口径炮射高爆弹药的支援型坦克,并规画一个坦克连的组合比例为三个联的主战坦克以及一个联的支援型坦克。根据这种观念,古德里安要求陆军部草拟开发一种最大重量为24吨(以配合德国公路桥梁的载重限制),以及最高行进速度为35公里/小时的中型坦克,并打算将之作为德国装甲师的主力坦克,用来摧毁敌坦克。而德国的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公司、克虏伯公司、MAN公司及莱茵金属公司以此生产了试验型的坦克,并于1936年及1937年进行测试,最后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产品获得取用。第一辆三号坦克在1937年5月竣工,其余9辆也在同年完成生产。最先的A、B、C、D型均为发展阶段,只小规模生产且多被用于测试目的,直到1939年三号坦克E型出现后才开始正式量产,量产由数家厂商共同负责。在研发期间1937年至1940年中,德国政府计划把三号和四号坦克标准化,以应付战事。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改后,第一辆三号坦克Ausf A型于1937年5月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到1937年底共生产了15辆。15辆中仅有8辆装备了武器,分别装备给第1、第2、第3装甲师,其余未武装的坦克用于进一步测试。1937年,Ausf B型也由奔驰公司生产了15辆。1937年6月,另一种变型车Ausf C投产,到1938年1月末也生产了15辆。同时,Ausf D型也投产了,到1939年,D型车共生产了55辆,其中30辆装备了武器,其余的25辆用于进一步测试。早期的三号坦克(A/B/C/D四型)是作为整个系列的原型,不适于大规模的生产。它们也仅投入了有限的战斗。少数的D型坦克伴随PzAbt zbV40坦克参加了1940年的丹麦、挪威和1941/42年法国的战斗。1938年10月,装备了37mm KwK 35/36 L/火炮的Ausf E型投产,并采用了由Ferdinand Porsche在30年代设计的新的悬挂系统,它成为以后三号坦克的标准。到1939年10月,已生产了约100辆E型三号坦克。1940年开始,Ausf F型投产,更换了更大马力的"迈巴赫"HL120TRM 型汽油机。到1940年8月,所有安装37mm火炮的三号E型与F型被换装了50mm KwK 38 L/42火炮及航向机枪。有趣的是美国在1942年通过对英国缴获的F型坦克的仿制品的研究也决定在以后的坦克中采用这一系统,如M18、M24、M26等。

油画和历史图片

标签:

相关阅读